试墨ONLINE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静寂中的微澜 ——浅析纪录片《二十二》的艺术手法
2022年11月21日 21:22 作者:张文硕 返回列表

空旷寂寥的大地,厚重苍寂的白雪,孤独屹立的树木,沉寂的世界仿佛静止,社会人文类纪录片《二十二》以如此单调甚至近乎苍白的画面拉开序幕。当寒风掠过大地,静寂被冷冽的风声细细切碎,微微发颤的干枯树枝,随风飘动的细小白带,在沉默的静寂中掀起一丝微澜,于一片苍白中给予心灵的震撼。如同在纪录片平实琐碎的镜头下,曾饱受摧残的特殊群体——“慰安妇”以平淡的话语、平静的表情,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在拂起的阵阵微澜中、在心灵的沉静中、在对那段屈辱历史的反思中带来浅浅的忧伤。

细腻忧伤的细节

细节与细节的勾勒下是隐藏在纪录片背后的信息,在本片中,细节是情感的象征符号。苦难的背后未必只有愤怒与悲伤,对于老人来说那是一场浩劫,难以磨灭的同时是长久的不能释怀,但她们仍然坚强地活着。无法生育选择抱养的他人叙述、老人轻哄儿童玩偶的特写,这样的画面沉浸着浓郁忧伤,却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对孩童的喜爱以及内心的美好。喂养怀孕母猫的叙述、对逝去丈夫陈述的跟拍,则是老人对生命以及爱情和亲情的珍重。当镜头转移,缓慢的长镜头与镜头的不断切换使观众的视线聚焦于老人劣质的生活用具、脏乱恶劣的环境与破旧的房屋,从而直观地展现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的困难,激发观众内心的同情,体现本部纪录片所传递的特有的人文关怀。

沉缓平和的节奏

细碎的环境音,平淡缓和的语言,平静的画面,大量使用的摇移镜头和空镜头,和缓慢的镜头切换,使纪录片《二十二》的叙事节奏低缓平和,将观众缓缓带入老人缓慢沉静的生活。与预料中的愤怒及悲伤相反,老人的表情平静,对悲惨记忆的叙述也显得平和,当镜头转向老人,特写以及近景镜头,让观众近距离的观察到老人布满深深皱纹的面庞、迟缓蹒跚的行动、以及单薄佝偻的身影,而如此简单的生活记录,再一次使观众的心灵沉静,从而以平稳的心态看待老人,进而进行更为深入理智的思考。而当镜头转向空旷的远景、破旧的生活用具、屋檐间隙的光等事物时,空镜头的使用使影片节奏放慢,观众的心也沉寂下来,加深了内心对老人的关怀和对那段屈辱历史的思考。当镜头缓慢移动,老人的身影在画面中渐渐出现,加以固定的长镜头,细致刻画了老人的微小动作,而在框架式构图的作用下,使观众细微地感受到老人与外界的格格不入——隔阂始终存在,在缓慢中为老人的命运涂上一层悲剧色彩、为纪录片增添一抹忧伤的情怀。

沉郁写意的镜头语言

与其它纪录片不同,本片没有过多的解说词与激烈的矛盾冲突,反而有着大量的空白镜头,使观众沉浸于影片的特有情感。自然光线的使用,使老人的脸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深深的皱纹、细微的表情变化,都给观众直白真切的心灵冲击,也为纪录片的叙述增添真实性。当画面聚焦于黑暗,只有屋顶残缺的圆隙散发着淡淡的光芒,而老人的身影被隐藏在镜头之后,如此长时间的空镜头使老人的平静陈述更具画面感,也突出了此时沉稳忧伤的氛围。天地被雨幕掩盖,耳边是淅沥的雨声,镜头对屋檐上的雨滴进行特写,观众细致而清晰地观看了雨滴落下的全过程。此时,滂沱的大雨象征着老人心中落下的泪,而那滴雨则加剧了纪录片忧伤的基调。长镜头的辅助则为老人的讲述提供了安静平和的空间,渲染了细腻忧伤的环境氛围,也使本片的情感宣泄更为克制。

纪录片《二十二》以简单平稳的记叙语言记录了特殊群体——“慰安妇”缓慢平实的老年生活。全片并未有过多的解说,而是将讨论与思考的权利赋予观众,以一种缓慢而不尖锐的方式直达人心,使观众理智而客观地陷入对历史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然而其传递的情感却平和而锐利,在一片静寂中,将残酷的现实直白的展现,以其平淡的叙述,震撼观众的心灵,这既是对历史的温情回应,也是对慰安妇这一特殊群体的人道关怀与保护,在观众心里荡起阵阵微澜。

上一篇:七律 二首
下一篇:九日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