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木心说:“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冷冷清清,是淡泊守静;风风火火,是有事可做。“名利场上风浪起,赢到头来却是输。”生命中有诸多感动的瞬间,可怀揣梦想的青年们却因名利迷了心智,身陷囹圄。城市的灯红酒绿灰了他们的灵魂,暗了他们的初心。但江湖纷扰,输赢难定,与其追名逐利落得一场空,不如潇洒面对得失,在浮世中自立自强。唯有款款独行,才不致倾溢;不偏不倚,自会坦荡豁达。
自知者,于熙攘中独立,享寰宇之豁然。《道德经》中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比认识别人、超越别人更难的,是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这就需要真正做到“独立”,即便身处闹市,也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与安宁。在日常的修炼反省中,锤炼灵魂,去除杂质。在那歌舞升平的年代,李白带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气和“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洒脱,不理世俗,不攀权贵,在诗词与美酒的浪漫中羽化成仙,为这盛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谓“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与众”,在纷繁喧嚣的世界里,要做到不流于世俗,不泯于众人,就需明确自身的立场与目标;对于别人的成功经验,弱水三千,只需取一瓢饮。如此才能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携一颗“远心”,不念过往,不惧将来,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星空。
自省者,以正心为本,以修身为基,照破浮云万朵。《尚书》中说:“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荀子也言:“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省是荡涤心灵错误与迷惘的清涟,它能使我们克服私心的狭隘,也能使旁人如沐春风。保持心灵的安宁,古有“逍遥”“齐物”之作者庄子,坦然处事,宠辱偕忘;今有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等学者,脚踩布鞋,沉心科研。当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不择手段,冷眼相待时,自我早已无迹可寻。只能是绳营狗苟,驱去复返,满怀浮躁之心,向成功与效率奔跑,却深陷内卷而不自知。马克·吐温曾说过:“每当你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一下。”若不然,便如《巨人传》中的羊群效应一样,一羊致群羊溺海,随波逐流最终只能是坠入深渊。尘世繁杂,保持独立姿态,原地反思,任凭尘世风月旖旎,我自是我。
自强者,向人生索取,不向命运乞求。“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那就不要拘于一时的风和雨。当探寻生命意义无果时,不妨寻一处僻静处与书为伴,在阅读中丰盈思想,去凝视一片可感可知的广袤的空间,即使我们从未到过。西汉文学家刘向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林语堂也曾言:“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愈是急于向上,内心便愈发空虚,如同翠竹一般,虽节节攀升,却也难逃日渐空洞的命运。这时,不如停下来,与前人的思想来一场深刻的交流,从阅读中收获一种生命广度的愉悦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时候,我们只要轻翻书页,便可神交古人,面对名利场浑,高雅如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豪放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豁达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灵魂最亲密的慰藉,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繁华富贵的沙堡终究会淹没在生命的汪洋大海中。回望来路,追寻的虚名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生命中那些感动的瞬间历久弥新,拥有着穿透时光的力量。以独立之姿处世,对眼前、对当下的珍惜用心,才能不怨恨过去,不忧怀未来。愿每一位处于迷途的青年人都能保持初心,独立而深情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