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河大读中文
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首页
王文科:忆往——我与大师点点情
2020年08月02日 10:08 作者:王文科 返回列表

八朝古都演绎历史故事,铁塔风铃弹拨自然音符;千年古城,百年名校,无时无刻不在讲述一个个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回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中文系求学与毕业留校后四十余载的学习工作时光,不禁感慨万千,青春易逝,时光荏苒,当时,作为一个怀揣文学梦的懵懂青年,求学期间,于1984年10月18日与文友冯团彬、高金光、吴泽永、赵孟良等发起成立中文系铁塔文学社,创办文印小报《铁塔湖》,聘请著名作家魏巍、端木蕻良、苏金伞、王怀让、叶文玲、李允久等为文学社顾问,周启祥、刘思谦老师为文学社指导教师。为了追寻文学梦想,尝试文学创作,有幸步入诸位大师的书斋,走近大师,聆听大师们的教诲,一个场景、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幅字画,点点滴滴,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意味悠长,撷来片段,留存记忆,时时砥砺鞭策自己……

(一)李白凤先生的“存疑斋”

那是1982的初冬,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月夜,怀着敬慕之情,与李教授夫人刘朱樱老师相约来到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明伦校区西门附近的平房小院李白凤教授的“存疑斋”。李白凤教授(1914.3.14--1978.8.18),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致力于诗歌、小说、散文创作,活跃在新诗诗坛,1933年考入北平国民学院国文系,1954年至1978年在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中文系任教,是柳亚子、郭沫若、茅盾、巴金、沈从文、戴望舒、周作人、田汉、叶圣陶、姚雪垠、臧克家、端木蕻良等的好友文友,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篆刻家,其代表作有《白凤印册》、《李白凤文集》。非常令人遗憾的是,他平反不久,由于过度兴奋,还未有来得及施展他的暮年余力,便匆匆地离去了。在这个不足十平方米的书房,刘老师展示了李教授留下的最后一首诗:

春天

春天来了,

要像鱼一样地活泼,

鸟一样地歌唱。

这是一个适宜于

开放花朵的春天,

乌云散尽,阳光普照⋯⋯

我像包尔康斯基看见的

那棵老树一样,

愉快地长出新芽!

面临真正到来的春天,这是怎样一种无比激动和对春天的渴望之情呵!刘朱樱老师告诉我:“你白凤老师和这间小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自己给这个屋子题名“存疑斋”,正像他自己一样,一生都在探索⋯⋯

我深情地环顾了一下房间:墙壁上的镜框内,李白凤教授那清癯的遗容;镜框下,端正地摆放着一盆金菊花⋯⋯李教授64年坎坷短暂的人生旅途,诠释出他对文学、人生、艺术的孜孜以求与热爱。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那片老房子早年已经拆除,但李教授的“存疑斋”,先生的精神,挥之不去,永远留存我的记忆深处。

(二)任访秋先生的“不舍斋”

1936年,鲁迅,巨星陨落。噩耗,巨浪冲天。

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暴风雨后的前夕,

先生,您像颗陨星从天边沦亡!

您的眼,像爱克斯光似的,照穿人类的腑脏!

您的笔,像投枪般,刺入敌人的胸膛!

那骆驼,比不上您,从荆棘中走出的道路,

那样明光。

那母牛更不胜您,吃的是干草,喷出了那么多的奶浆。

您的一字一句像洪钟般响!

促进我的觉醒,

促我们觉醒,

促我们联结,

促我们坚韧自强!

踏倒敌人!踏倒敌人!

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

这是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时的一首纪念歌。它的作者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学者一一任访秋。

半个多世纪以来,灯光与钟声伴着“不舍斋”送走一个个春秋,迎来一个个黎明与收获。《中国古典文学论文集》、《<聊斋志异>选讲》、《鲁迅散论》、《袁中郎研究》、《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近代散文选》、《桐城一一湘乡派研究资料》、《曾国藩研究资料》、《近代散文索引》、《中国近代文学史》,任先生在“不舍斋”完成了一部部著作,一篇篇论文。在先生治学与学术字典里永远没有休止符。已经75岁高龄的先生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政协副主席、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中文系名誉系主任等职务。在学术与人生的殿堂里,先生辛勤劳作,默默奉献⋯⋯

怀着对任先生的敬慕,心中酝酿写一篇关于先生的报告文学,题目初定为《他在灯火阑珊处》,后来成为自己毕业论文选题,1985年元月的一天,带着文章草稿,内心忐忑,走进任先生的书房“不舍斋”。适逢先生刚回,风尘仆仆,一路劳顿,但是先生十分谦逊。我一再向任先生表明意图,先生微笑示意我坐下,便放下手头事务,坐到书桌前,拿起文稿,伏案修改,一个小时过去了,文稿从标题到语言,从结构到标点,密密麻麻的,文稿修改后,先生特意签上自己的名字;在先生堆满书籍的“不舍斋”,凝望一位鬓发斑白,年逾古稀的长者,先生高度近视镜片散发出来的层层晕圈,深驼的背,那伏案阅卷疾书时的身影,我看到了一尊雕塑,一种力量,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力量,先生奖掖后生,严谨,求真,勤勉,谦逊,和蔼,亲切的面容,时刻萦绕心间;先生不舍昼夜,孜孜以求的精神,时刻激励自己不懈怠,努力前行,成就点点梦想⋯⋯

(三)于安澜先生给我讲故事

记得1984年4月,春天,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在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南门对面教授楼一间纸墨飘香的书房,我拜访时年83岁高龄的于安澜先生。

开封的四月,天气微凉,于先生坐在一把藤椅上,身着粗布夹杉,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中国艺术家词典》称他为“著名美术史家,古汉语学家”。于先生的《汉魏六朝韵谱》填补了我国音韵史上的一段空白。仰慕先生,求字一幅。说明意图,喜欢梅花,于先生爽快答应用毛笔登记在册预约一个月后来取。尔后,搬起小櫈,坐在先生旁边听于先生给我讲述宋代林逋的传奇故事,这位北宋时期著名的隐士一生无妻无子,酷爱梅花与白鹤,人称“梅妻鹤子”。聆听先生娓娓道来《山园小梅》那稀疏的影子,横斜在浅浅的水中,清幽的芳香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下诗中的意境不觉陶醉其中。一个月后,如约再次拜访先生,一幅小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跃然纸上。

每每忆起与先生的晤面,先生娓娓道来,音容笑貌,渊博的学识,质朴无华的品德,爽朗的性格,成为我内心永远的珍藏与人生坐标。

作者简介:王文科,笔名杉木,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时为河南师范大学大学,1984年5月20日恢复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校名)中文系81级二班员工,1984年10月18日与文友发起成立中文系铁塔文学社任文学社首任社长,创办油印报《铁塔湖》。文学社聘著名作家魏巍、端木蕻良、苏金伞、叶文玲、王怀让、青勃、李允久为顾问,聘周启祥、刘思谦为指导教师。1985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历经董事长办公室、政治系、音乐系、艺术学院、发展规划中心、民生学院、南开大学(挂职工作)、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学院与部门。现为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新闻与传播公司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