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兰州大学“萃英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张进教授应邀于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二楼会议室做了题为《丝路审美共同体及其当代意义》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银辉主持。
讲座伊始,张进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作为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课题申报的背景,分析 “丝绸之路”概念由最初提出、拓展、深化为玉石之路、青铜之路的过程。接着,张教授由“玉帛之美”“金石之美”拓展至丝路审美文化,指出“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历史地理空间在审美文化互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意义上构成的丝路审美共同体对于构建民心相通、人文“化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基础性功能和枢纽作用。随后,张教授通过详实的中西文献分析、大量生动的案例,为大家讲解丝路审美共同体具有的“多元系统性”“歧感共通性”“熔铸生产性”“历史物质性”及“事件流动性”等特点。在讲解“多元系统性”这一特点时,张教授首先邀请2017级本科生冀雅朴同学为大家吟唱歌曲《鲁冰花》。他以这首歌为例,指出鲁冰花作为一种原产于美洲大陆的植物,因其根系有固肥的作用,在中国台湾的茶园广泛种植。这一特点容易使人联想到“化作春泥更护花”,鲁冰花也逐步成为今天母爱的象征之花,这是文化多元的体现。张教授的讲解聚焦文明文化互通互建,视野开阔,融通古今,通俗易懂。
接着,张进教授指出“丝路审美共同体”的当代意义:第一,作为一种新的解释范式,“丝路审美共同体”是指特定的共同体从事某一类学科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模式”;第二,这种范式正在跨越和克服“狄尔泰鸿沟”与黑格尔式的中西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提出挑战,为建构“共同世界”提出了新的参照系;第三,作为丝路沿线人民人文交流、文化互通和文明互鉴的成果结晶,“丝路审美共同体”也是马克思主义传统所强调的人类审美解放的重要形式,契合了当代哲学从“纵向超越”的思维模式向“横向超越”的转变;第四,“丝路审美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枢纽,将辅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工程。
在互动环节中,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王银辉、杜智芳、李勇等多位老师对张进教授的讲座内容予以响应并进行阐发,张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进行了热情且细致的解答。张进教授的讲座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与开拓性,令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在场师生收获颇丰,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